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新闻搜索
 
 
输了几盘棋以后,就不愿意再下棋了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0-03-12 23:24:0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输了几盘棋以后,就不愿意再下棋了

01

最近儿子在准备围棋升段赛。每天放学以后需要练棋。对于在电脑上下棋这件事情上,儿子还是很自觉的。


只是急于求成。一开始按照升段赛的要求,和一段的下棋,毫无悬念的输了。然后我就发现,他一直在和13、14级的下棋,赢得很爽。而他其实在一年前,就可以下的过13级了。


我问他:和10级的下几盘吧。他不同意,害怕下输了。我说:真实比赛的时候,选手们差不多就是10级的水平。你平时练棋怕输的话,赛场上就会输。


孩子勉强答应了。没想到第一盘就赢了。他很兴奋,招呼我过来看,滔滔不绝的给我分析:哪里是断点,哪里做了眼(反正我也听不懂)


我看到他陶醉在胜利的感觉中,就耐心的听他讲解。希望他在这种赢棋的感觉中多呆一会,记忆中留下成功赢棋的美好感觉。这样他对下难一点的棋就不会太畏惧了。


孩子巴拉巴拉说了好一会儿,眉飞色舞的。等他说完了,我提议:再杀一盘呗。他同意了。然后,还是和10级下,这次输了。


输了棋以后,他也没再说什么。第二天,练棋的时候,孩子又选择了10级。下了两盘,一盘赢了 ,一盘输了。

看来他开始习惯在下棋的过程中有输有赢了。


怎样看待比赛,坦然的面对输赢?这恐怕是孩子一生将要面对的课题。对于父母而言,在孩子有畏难情绪的时候,适时的推他一把,但不要太用力,让孩子跳出舒适区去尝试,给到孩子鼓励。


在孩子尝试到成功的体验后,在这种美好的感觉中多逗留一会,他的记忆中对于围棋就不会全是糟糕的感觉。“只有感觉好才能做的好”。


02


儿子的同班同学,小伟,和儿子一起学棋。最近也在准备升段赛。这个小孩,脑袋很灵活,也很善于动脑筋。就是平时做事情的时候,不舍得下功夫,怕苦怕累。对于感兴趣的事情,着迷的很。不感兴趣的事情呢,反应就很一般般了。


最近小伟下棋有点不在状态。输了几盘棋以后,就不愿意再下棋了。本来也没什么,孩子嘛,状态时好时坏也很正常。


可能也是马上就要升段赛的缘故,孩子的妈妈就很焦虑。表现出来就是,见到熟悉的人,就会说:小伟现在和谁下棋都输了。连某某某都下不过了。要么就说:小伟现在13级都下不过了。我弄不了他了 ,他说什么也不下棋了。


没几天,棋校的老师和熟悉的家长都知道小伟最近下棋总是输,再也不愿意下棋的事情了。我去棋校接儿子放学,儿子一脸焦虑地说:妈妈,小伟现在下棋总是输,这样升段赛肯定过不了了。


这件事情,一开始可能只是孩子偶尔输棋,被妈妈紧张情绪一渲染,慢慢地变成”既定事实“了。


妈妈对孩子下棋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太过关注,本来下棋是孩子的事情,妈妈不知不觉地卷入其中。过度担心就会很难保证对孩子的水平客观公正的判断。孩子赢棋时大人高兴,孩子输棋时大人跟着焦虑。


大人一焦虑,就随意的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:本来一次偶然的输棋被大人无限的放大。孩子在这种心理暗示下,输棋就变成必然了。


我对这位妈妈说:你先把自己的焦虑放下。在内心里接纳孩子下棋有输有赢是正常的事情。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。更不要随意的对孩子现有的下棋水平做负面的评价。


孩子现在真正需要的,是大人的鼓励。让他在下棋中慢慢寻找感觉。大人不要试图把孩子从现状中“捞”出来,让他一下子变得战无不胜。


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面临的功课:下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怎么看待输赢也是他自己的事情。大人可以在旁边陪伴, 适当的鼓励。但不要过度卷入。代替孩子成长,代替孩子决策。


孩子只要一步入学校,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,那么必然也会有许多的“输”与“赢”。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和“输”和平共处,在“输”中学会成长,那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。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8
北京市西城区智力围棋研究院